喀納斯湖是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北部一著名淡水湖,位于阿爾泰山脈中,面積45.7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0米,最深處達到188.5米,蓄水量達53.8億立方米。外形呈月牙狀,被推測為古冰川強烈運動阻塞山谷積水而成。喀納斯湖湖中傳說有湖怪"大紅魚”出沒,據稱身長可達到10米,有科學家推測為大型淡水食肉魚類哲羅鮭,但未得到實際觀測支持。該湖風景優美,四周林木茂盛,主要居民為圖瓦人,2007年5月8日,喀納斯景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景區介紹】 喀(kā)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神秘莫測”,喀納斯湖位于布爾津縣境北部,距縣城150公里,湖面海拔1374米,面積44.78平方公里,是一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比著名的博格達天池整整大10倍,湖水最深處達188米左右,是中國唯一的北冰洋水系。湖面碧波萬頃,群峰倒影,湖面還會隨著季節和天氣的變化而時時變換顏色,是有名的“變色湖”。喀納斯湖呈彎豆莢形,湖東岸為彎月的內側,沿岸有6道向湖心凸出的平臺,使湖形成井然有序的6道灣。每一道灣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其中第一道灣的基巖平臺有一個巨大的羊背石,恰似一只臥羊昂首觀湖;三道灣的觀湖臺,是賞湖上落日的最佳地點;當旭日東升或夜幕降臨時,乘船或站在第四道灣平臺上探尋湖心秘密,運氣好的話還可能看到時隱時現的神秘“湖怪”。北端的入湖三角洲地帶,大片沼澤濕地與河灣小灘共存,地形平坦開闊,各種草類與林木共生,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喀納斯湖上端,有湖心島浮于水面,四周皆森林茂密,湖水碧綠純凈。 環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陽坡被茂密的草叢覆蓋,每至秋季層林盡染,景色如畫。這里是我國唯一的南西伯利亞區系動植物分布區,生長有西伯利亞區系的落葉松、紅松、云杉、冷杉等珍貴樹種和眾多的樺樹林、已知有83科298屬798種。有獸類39種,鳥類117種,兩棲爬行類動物4種,昆蟲類300多種。喀納斯湖水中生長的有哲羅鮭、細鱗鮭、江鱈、阿爾泰鱘、西伯利亞斜鳊等珍稀魚類。特別是哲羅鮭,體長可達2-3米,重達百十公斤,因魚體呈淡紅色而被稱為大紅魚,有專家考證所謂的喀納斯湖怪就是哲羅鮭。 喀納斯湖是我國唯一的南西伯利亞區系動植物分布區,湖中魚類7種,昆蟲類300多種。馬鹿、貂熊、雪豹、雪兔、紫貂、石貂、巖雷鳥、林蛙等珍稀動物在此出沒。湖中有哲羅鮭、細鱗鮭、北極煙、江鱈、西伯利亞齒編等冷水魚。 【地理位置】 傳說喀納斯意為“王者之水”在成吉思汗出征途中,軍師曾打此水,因此得名。 它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境內北部,距縣城150公里,是一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與我國絕大部分的江河屬于太平洋水系不同,喀納斯屬于北冰洋水系。環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陽坡被茂密的草叢覆蓋。湖水來自奎屯、友誼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當地降水,從地表或地下瀉入喀納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積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處達196米左右。是中國唯一的西伯利亞區系動植物保護分布區。喀納斯湖自然景觀保護區就是以喀納斯湖為中心建立的。總面積達5588平方公里,保護區自上而下分別為冰川恒雪帶、山地凍雪帶、高山草甸帶、山地草原帶等,垂直分布。 【主要景區】 橫亙在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雄偉壯觀,其主峰友誼峰終年被冰雪覆蓋,是我國海拔最低的現代冰川之一,喀納斯湖就位于風景秀麗的友誼峰南坡,面積約25萬公頃的喀納斯國家保護區內。 喀納斯湖不僅自然資源和生物物種非常豐富,而且旅游環境和人文資源也別具異彩,喀納斯具北國風光之雄渾,又具有南國山水之嬌秀,加之這里還有“云海佛光”、“變色湖”、“浮木長堤”、“湖怪”等勝景、絕景,怎能不稱得上西域之佳景、仙景!北面是白雪皚皚的奎屯山、高聳如云的友誼峰,湖周重巒疊嶂,山林猶如畫屏。葉茂,枯葉朽木上苔蘚、野草遍生。林間空地草甸如茵,山間百花齊放。風靜波平時,湖水似一池翡翠,隨著天氣的變化,湖水又更換著不同的色調,自晨至夜變換著風采。每當煙云繚繞,雪峰、春山若隱若現,恍若隔世。夏季,雨后清晨,登上湖南段的駱駝峰則可觀覽佛光奇景。
成吉思汗點將臺 點將臺位于鴨澤湖以東附近,相傳成吉思汗曾在此檢閱過十萬雄師。在點將臺的舊址上,已經發現的文物有成吉思汗西征軍次將領銅質的盔甲,做工十分精致,直到現在它的表面仍很光澤。據說在蘇木河一帶還有一口部隊宿營用的大鍋被壓在巨石之下。點將臺有個大祭壇,祭壇里豎著一根高高的桿子,桿子上系滿了哈達。 白湖 白湖位于喀納斯湖東北部的阿爾泰山巔友誼峰下,所在地海拔1954米,面積約10平方公里。該湖的湖面水平如鏡,四周峰意盛起,冰川銀裝素裹,草場百花多妍,空中浮云漂逸,色彩瞬息變幻。這里保存著最為完整的西伯利亞泰加林,生長著別處難得一見的新疆五針松。白湖湖口因有一巨石橫臥,阻擋形成奔瀉的湖水,景色極為壯觀。這里的湖水四季皆白,實屬罕見,湖面呈白色的原因至今沒有確定,據說是由于冰川運動將花崗巖擠磨成白色粉末后,帶入河流再注入湖中所致,但經過水質檢測,白湖水質良好,并含有豐富礦物質,屬可直接飲用的水質。白湖還是冷水魚聚集排卵的地方,每逢秋季,便成為各種冷水魚類繁衍生息的天堂。 吐魯克巖畫 喀納斯景區的山巖上先后發現有10多處巖畫,其中的兩處位于喀納斯湖一道灣東岸高出湖面50~60米的羊背石上。一處在羊背石面磨光的刻蝕槽內,上面刻有山羊、野豬、刺猬、雪雞等動物造型。一處在羊背石的小陡坎上,圖案清晰,分上下兩排,有馬、羊、鹿、狼等動物造型。其中有一個造型似恐龍的動物,眼睛向湖的方向呈注視狀,其余巖畫散見于景區山體石壁上,內容有各種動物形態、狩獵、牧放場景,有征戰,舞蹈圖案,也有圖騰崇拜的圖案,這些巖畫對研究古代社會史、民族史具有重要價值。 花楸谷 花楸谷全長1.2公里,谷地兩邊除茂密的疣枝樺、西伯利亞云杉和西伯利亞落葉松混交林外,還是公園內西伯利亞花楸最為集中的分布地,遂因此得名。 觀魚臺 觀魚臺建于海拔2030米的哈拉開特(蒙古語意為駱駝峰)山頂上,與湖面的垂直落差達600多米,因處于觀察“湖怪”的最佳位置,故得名觀魚臺。觀魚臺是喀納斯景點中的極品,是唯一一個能駐足飽覽喀納斯美景的最佳平臺。 千湖 西距喀納斯村13公里,處于喀拉蘇阿河和格牙阿能爾庫河分水嶺地帶,也是喀納斯冰川作用的結果。千湖由喀拉蘇阿仁河和格牙阿能爾庫河分水嶺中山帶的湖泊群組成,海拔2160~2500米,其上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羅棋布,數以千計。哈語“門瓊庫爾”,語意為1000個坑。千湖湖泊最大者為黑湖,其它還有喀拉穹庫爾、殼斯庫爾、下恨諾爾等小湖泊群,數量多、面積小,其形狀為圓形或長形,分布高度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漸升高。 泰加林廊道 泰加林群落是喀納斯景區茫茫林海中的主要成份,位于喀納斯湖東側湖岸的茂密森林便是西伯利亞泰加林精華濃縮。這片森林東倚巍巍高山,西臨碧波蕩漾的喀納斯湖,構成了一道5.4千米的長的泰加林廊道景觀,廊道曲徑通幽,游人穿行其間,只見大樹參天,蔭翳蔽日,松蘿垂掛,悅目賞心。還可觀賞到典型的泰加林沼澤、巨型根雕墻等奇觀。廊道中的“泰加林之王”令人嘆為觀止,一株西伯利亞落葉松胸徑達120厘米,高30余米,樹齡500年以上,可謂飽經滄桑,生命頑強。 湖邊居民 圖瓦人亦稱“土瓦”和“德瓦”、“庫庫門恰克”,歷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獻中就有記錄。他們祖先是500年前從西伯利亞遷移而來,和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圖瓦人屬同一個民族。圖瓦人保存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和語言,圖瓦語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與哈薩克語言相近。在生活習慣上,圖瓦人除歡度蒙古族傳統的敖包節外,還有當地的鄒魯節(入冬節),漢族人的春節與正月十五元宵節。圖瓦人信仰佛教,喪葬方式為曲體入葬,圖瓦人居住在阿勒泰喀納斯湖圖瓦村和白哈巴圖瓦人村落。喀納斯湖與圖瓦人相互輝映,融為一體,構成喀納斯湖旅游區獨具魅力的民族風情。 【當地特產】 赤鱸 赤鱸又名河鱸,俗稱五道黑。因其體側有5條較寬的橫跨體背的斑帶而得名。 五道黑原產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生活于新疆北部的冷溫帶河湖魚類。生長較為緩慢,3冬齡始達性成熟,最大個體體長可達500毫米左右。五道黑味道極其鮮美,肉又特別嫩,赤鱸是歐亞北部冷溫帶的重要經濟魚類,近幾年由于大量的捕撈,已經瀕臨滅絕,有些人把它作為觀賞魚類進行飼養。
Copyright ?新疆觀光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地址:烏魯木齊市新市區高新街217號盈科廣場B座3201室 | 服務熱線:400-8382-766 | 在線QQ:4000515766 | E-mail:77671399@qq.com
新ICP備1700039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