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是一個特別愛寫字的姑娘,但隨著年齡增長,對這個世界越來越無話可說。這次旅行,讓我有重新拿起筆的渴望。
曾經我習慣一個人出發,八年來不斷獨自上路,以為獨處才能體會到行走的美好。也是這次旅行,讓我重新接受旅伴的出現,并發現旅伴的存在能夠使我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內心。
這篇文章,獻給在路上相遇的人們。
六月二十六日,午時三時,在新疆喀什機場咖啡廳,著手開始這篇文章。
剛剛買了維吾爾自治區軍民兩用地圖,圖上這條紅線就是幾天前我們走過的地方,從喀什到紅旗拉普,每個來到此地的此人都要尋訪的地方。
還買了一本《昆侖秘道》,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這條喀喇昆侖之路,是亞洲的憂傷之路……這是一片殘酷的土地,許多旅行者詛咒它。但同樣,在這兒可以發現奇異動人的景色,發現世界的另一部分。”
這是一個德國探險家1927年寫下的話。非常喜歡。
十年中,這是我第三次計劃新疆之行。第一次止步于甘南和敦煌;第二次阿克蘇暴動,改道去了西藏;第三次是在搜索美國航班時,看見北京直飛喀什的折扣機票,沉寂已久的心立刻蠢蠢欲動。我知道所有人都認為新疆最美的景色在北疆,在喀納斯或者伊犁,可是喀什葛爾與帕米爾,就好像與我前世有緣一般,始終深深地吸引著我。我對它們幾乎一無所知,卻固執地熱愛著這兩個美麗的名字。
而現在,旅程即將結束,心里有與戀人離別般的傷感。
我愛這里明媚刺眼的陽光,愛城中干燥且沙塵彌漫的空氣,那些異域風情雕梁畫柱的房屋,還有門背后神秘內斂的面孔。
我愛通向昆侖山脈的回轉山路,荒涼得幾乎寸草不生。公路盤旋直指天際,氣候瞬息萬變,光影斑駁。
湖水,雪山,冰川,草灘,零星散落的村莊……同一國度卻操持各種語言的人們,一個笑容能跨越時間和地域的鴻溝,一個轉身就有新的驚喜出現。
我來講講我的這次旅行,或者說我更想講講這次旅行之前、之中和之后的點滴感觸。它一定會是一幅意識流的畫卷,可我希望能有人來閱讀它,并且試著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