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預約熱線:400-8382-766
首頁 ->旅游攻略 -> 喀什葛爾的眼眸
最新線路訂單
喀什葛爾的眼眸
發表時間:2015/11/5 8:59:21來源:網絡瀏覽量:11371

     火車在荒漠里穿行了一天二十幾個小時,荒漠中奔馳,沒有任何隔阻,有白天也有夜晚,全國可能只有新疆的火車能在本省運行一天一夜了,這還只是從烏市到南疆的一段而已,要通貫全境,怕得兩天晨光。

      喀什是漢人叫的,當地其他民族可不這么叫,它的發音是“哈石噶爾”。喀城里分維漢區域,一般漢人和除維族以外的其他少數民族是不到維族人活動的地方走動的,反之亦然。所以雖在一個城中,人們生活的景像和方式卻有很大差別。喀城的大街小巷充滿異域情調,抬頭俯首間如置身一千零一夜。參觀香妃墓時有個電視劇正在那兒拍攝,伊斯蘭風格的大廳里大群穿著阿拉伯式樣服裝的演員操著維語懷抱都他爾、熱瓦甫等各式各樣的民族器樂載歌載舞,演唱著維族特有的音樂“十二木卡姆”。維語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劂語族,烏爾凱西當年就曾放話,他從北京跑到土爾其都不用翻譯。時過境遷,今天看來這種語言記敘和延續著這片土地上幾千年來的滄桑與傳奇。香紀在喀什的墓地是她的家族墓葬,滿園葡萄結籽彩碟紛紛,鏤空雕花的磚墻上貼滿了彩色的馬賽克,色彩明快歡愉,一反漢家墓葬,布局工整,色彩凝重,充滿了對祖宗鬼神天地君親師的敬畏,走進去就感到壓抑沉悶、陰風襲人。

      艾提尕清真寺是喀城的標志性建筑,周圍是老城區,各種售賣民族商品的店鋪櫛比鱗次。那些賣炊具、樂器和櫥柜的商店更像是藝術品總匯,櫥柜店里滿是大大小小匯有各種艷麗顏色包著鏤空金邊銅角的箱柜,放眼明晃晃一片,據老板說,維族姑娘出嫁時都要陪嫁一組這樣的箱子,有大小十幾只呢!富裕的話,幾十上百只也是有的。奢華啊,夜里都不用上燈,睜眼滿屋金燦燦。樂器按種類主要有彈撥和打擊兩大類,每類都有幾十種之多,大小形制各異,有叫不上名的樂器直徑達一米多的,小的不過巴掌見方,造型有方、圓、弧、三角等等不一而足,每件花紋亦各不相同,真是美侖美奐。老城的街道呈放射狀,中心在艾提尕清真前匯聚,清真寺高大淺藍的門朝向大街,無私無欲地向一任信眾敞開,所有喧囂在這里歸于平靜,由于女性參觀受嚴格的限制,貓兒和堂妹只能在入口處引頸徘徊,內里不時傳出悠長的誦經聲,高墻外行人擾,高墻內信眾禱,宗教的力量可見一斑。

      新疆有句順口溜這么說:“吐魯番的葡萄,伽師的瓜,庫車的羔子一支花(音,年輕姑娘)。”可見伽師的瓜有多出色。在烏市時司機就告訴我們:“外人都管哈密的瓜叫哈密瓜,其實就是甜瓜嘛!全疆哪兒都產甜瓜,據品種不同有叫金皇后,有叫甜瓜幾號幾號的,人家都有自己的名字嘛,非要叫人家哈密瓜,就是正好給乾隆老頭子吃了他覺得好,就給人家起了新名字,那乾隆是沒吃過伽師的瓜,那才是好瓜,一口一個蜜甜,哈密瓜根本排不上號的!”聽了這話,我們一行幾人就像作下了病,一到喀什就滿大街地尋伽師瓜,咱也沒見過它到底是個什模樣,只能憑司機的那番話剔出一鱗半爪的信息,就是那瓜產自伽師,特甜。我們像獵犬樣在街上游蕩搜尋,見著水果攤就問有伽師瓜不,答案終是沒有,最后只好沮喪地回去酒店,在酒店門前的水果攤上我們最后一搏:“有伽師瓜不?”店主滿面春風:“有、有、有!”啊!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見那店家小心翼翼從后堂搬出好大個青皮瓜兒,要論個頭模樣怎么看都像個大扁綠南瓜,過稱后店家不忘殷勤交待:“小心點拿,別摔著瓜!”我們不明就里,拿到手上才知道,那瓜軟塌塌的,似乎稍微一碰就能玉碎身焚。這才明白店家的交待,到底是名瓜,身子骨這樣嬌嫩!進了房間,幾人迫不及待斬瓜分食,天,那根本不能叫斬,只輕輕切下整個瓜就癱軟開來,真合“君王扶起嬌無力,”的詩意,就讓這天下名瓜好好消受下我們幾個吃貨的口舌恩沼吧,我等輕捧瓜肉,從頭至尾一吸而過,手中只剩下張薄皮,甜啊,神奇啊,長這么大還沒吃過這么不費事兒的瓜哩,只兩辨幾人就膩的不行,實在是太甜了,口口勝蜜。

     是夜,我們搭了車子在城里邊轉悠邊和司機八卦著我們的新見聞,當聽到我們吃的伽師瓜那般甜糯軟爛時他大惑:“那瓜很脆的,你們難道買了壞的,也不對啊,壞的就不能吃了。”我們拍黑了胸脯保證絕對不壞,并一千遍地形容那瓜的模樣味道,終于師傅長吁聲:“哦,你們買的是‘老漢瓜’!”我們面面相覷,好幾秒才回過神,天哪,“老漢瓜”,故名思意就是給老漢吃的不用費牙的瓜嘛,那廂司機笑得都快岔了氣:“伽師瓜要八月才上市,現在才七月份,還早,沒有的,賣給你們的不是個奸商就是個新來的漢人,他自己也搞不清伽師瓜長什么模樣吧!”我們悲憤啊,這真是對我們智力和心力的重大挑釁,現在農業科技這么發達,冬天都能天天吃著西瓜了,那伽師瓜恁得就不入這潮流?為徹底揭開伽師瓜之謎,我們發下毒誓:“今夜不睡也堅決找到伽師瓜!”為保證能找到此瓜,我們專挑漢人的士乘,這樣沒有語言障礙,在換了四輛車轉了近三分之二個喀什經過無數水果攤無果后,我們熱情的高度與天上星星的亮度越來越成反比,就連它們都閃爍著眼神在笑話我輩傻瓜。坐在第五輛車上,我們有些喪氣地又重提那瓜舊事,沒想到師傅立馬操著他維族腔調的漢話說:“我帶你們去,你們前面坐的車子都是漢人的,他們不知道哪里有的,我會維語,帶你們去!”載著滿車的歡欣和疑慮我們馳進了個黑咕嚨冬的街區,剛才馬路上明亮的路燈這兒全沒了,道路雖然平整但有些部份竟露著土,這可太不符合我們對城市的概念了,沿路邊搭了好長溜的瓜棚,和幼時瓜地景致相同,每個瓜棚根據各自規模三三兩兩地掛著白熾燈,范著昏黃的燈火,照著下面的瓜也是糊里糊涂看不真模樣。師傅伸手向窗外隨意一比劃:“看到了,綠皮網紋的就是伽帥瓜,長的和哈蜜瓜一個模樣!”我們像得著圣旨樣沖出車去,還沒奔到哪個瓜攤前,就被涌上來的維族小販圍了個結實,周圍此起彼伏的吆喝:“姐姐,買我的瓜,買我的瓜,甜的,伽師的瓜,甜呢!”這陣子在新疆的游歷,感到這里的人們給所有水果最高的榮譽就是:“甜!”我們力博群販,掙扎到最近的瓜攤前,根本不容挑選,小販馬上就給我們揀出個瓜來上稱過了,旁邊幾個販子齊喝:“這個最大,最甜。”那陣式根本不像買賣瓜果,到像是聚義廳上拷蔡京,閻王店里審魍魎。速瞥下,看清了是綠皮網紋長橢圓,應是伽師瓜無疑,我等不敢有半點猶豫,快快付錢跑路。上得車,師傅鑒定確實后又問了問價錢后告知:“貴了,他們告訴你的是市斤價格,本該按公斤賣的。”就是市斤價格,算下來也不過一元多一斤而以,想想在福州本地移植味如黃瓜的哈密瓜也大大高于這個價碼,心里那是相當平衡,全無被宰之感。后來回程閑聊才知道當地維族多彪捍又廣于經營,買賣不和動輒和其他民族發生摩擦總武力解決,所以其他民族輕易不上維族活動的區域,自然也就不知道那里都有什么,而我們剛才去的那個地方是老城區,也是喀什傳統上維族聚居之所,基礎設施不太好,現在也正拆遷改造了,否則更沒人敢去。咱這次搭的這個車司機是維漢一家親的后代,無語言之隔閡,又通彼族風俗,才好在喀市的維區穿梭自如。

     我等興高采烈回到酒店,第一時間手起刀落,剛觸皮只聽“喀嚓嚓”瓜兒裂為兩半,刀刀如是,一瓣瓣金黃水靈,咬一口滿嘴脆生蜜汁橫流,這伽師瓜甜雖甜但不起膩,再加上新疆夜里涼,瓜兒凍過似著帶著冰涼甘甜經腸過肺,滋潤啊!一干人飽食后,心滿意足各自呼呼。夜里夢中伙伴們都長了個伽師瓜腦袋,敲下下“當當”作響,遂涎垂枕畔。

     第二天,我們繼續游走在夢境般的喀什噶爾。從十八世紀被西方各國的探險者涉足以來,這個地方就充滿了傳奇,每一分鐘都會有不同的發現。千年前,西方文明首次在這里和古華夏文明碰撞溶匯,不同民族和宗教長短相接,引發爭端也帶來新鮮的氣氛,這里的每一張面孔都涌動著鮮活的人文氣息。

     喀什大巴扎享譽中亞,巴扎的意思就是集市。從茶馬互市到絲革相交的年代起,它就存在于喀什,今天依然膨勃,只見生機,不見衰竭。每逢巴扎日,附近3個縣城7個鄉的農牧民,天不亮就駕車騎驢,從四面八方來趕“巴扎”,景況甚為壯觀。如果要逛巴扎,最好有當地人帶著,因為一進去就分不清東西南北,只好被熙熙攘攘的人流簇擁著,在琳瑯滿目的商品間亂轉。英吉沙小刀、艾德萊絲綢、和田玉石、烏魯木齊毛毯、蒙古毛皮、中原產的電視機、土爾其香料、巴基斯坦銀器、阿塞拜疆陶瓷盆子、印度紗麗,俏麗繁復的紋式遍地開花。多數觀光客都會喜歡上英吉沙小刀,英吉沙是南疆的一個縣,同且末、和田一起排列在古絲路南道上。刀具的生產歷史有200年以上,做工十分精良美觀,刀柄有嵌人造寶石、銀絲、銅絲和珠貝的,刀刃也不是繡花枕頭,三道以上血槽,開刃后真能要命。當地除漢以外其他民族男性常身備此刀,一來顯示男性豪氣,二來也是個方便的工具,喝酒吃肉、砍瓜切菜、修理物什時常常用到。巴扎里隨處香煙縷縷,氣味多十分濃郁,來自印巴和其他周邊國家的大小商販拖著他們碩大的蛇皮袋忙碌地在巴扎里搜尋各自心儀的物品,見到相熟的攤主通常熱烈地貼個面或者擁抱下,從他們的手勢看來,相互拍打肢體的力度和友誼的深度成正比。巴扎的內容之豐富規模之龐大,讓人深感它是喀什噶爾外的另一個城,巴扎的形態平面鋪開,不像平常所見的商超市場都是立體構架,更因它的豐富和富麗讓人感到它在占地上甚至還超越喀城本身,花上整天的時間在里面游走絕不會有寂寞的機會。

相關旅游攻略
如雪直播app安装苹果手机_如雪直播app苹果最新版_如雪直播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