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里出發,一路向西狂奔,第四天到達巴里坤。
巴里坤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人文景觀。美麗的巴里坤胡、秀美的巴里坤大草原、古老的史前文明以及燦爛的絲綢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片神奇的土地。
往巴里坤我們走的是哈密---巴里坤的S303省道,當然也可以走S203省道,但如果走S203省道就繞過了白石頭鄉的哈密天山風景區。
哈密天山風景區位于天山東段北坡,自然風光美不勝收。這里既有高山、冰川、林海、也有一望無際的的大草原。盛夏這里綠草如茵,氣候涼爽;冬季這里白雪皚皚,銀裝素裹。
從哈密到白石頭鄉的途中,有寒氣溝景區、白石頭景區,你可以欣賞到大漠戈壁、草原、森林、和雪山的自然景觀,全程行走在美麗的天山風光中,風景如畫。遠眺四周,南面是天山北坡,山頂白雪皚皚,雪線下松林層層疊嶂;北面是云霧繚繞的巴里坤北山;東西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出巴里坤縣往西城,S303省道道路平坦。巴里坤湖由四周泉水匯集而成,是個咸水湖。據當地人說,由于干旱少雨,近幾十年來湖的面積縮小的很快。巴里坤湖遠望呈橢圓形,湖面積不大,海拔大約在1500米。站在湖邊,感覺一派空曠。四周山巒起伏,山腳下牛羊遍野,風景優美,駕車的勞頓在平坦的緩坡行中被緩釋一盡。受溫差影響,湖面會升起云氣,象一條白帶懸在湖面上方。
巴里坤是絲綢之路北線的重鎮,歷史遺跡很多,并有“廟宇冠全疆”之稱,由于巴里坤在漢、唐、元、清時有過多次戰事,因而這里留有眾多的軍事遺跡、故事和傳說。
烽燧就是孑然遺存的歷史見證。巴里坤縣境內有烽燧28座,4座為唐代建,其余均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所建,是新疆保存烽燧最多和最好的地區。古樸、凝重的烽燧默默矗立于山與湖之間,不語地承載著歷史的繁盛和征戰。
烽燧多構筑在地勢高敞或山巔或崎嶇山道間,據所處環境、氣侯等不同,以土坯石塊或夯土壘砌筑造,并夾帶少量木棍、葦草等物。巴里坤的清烽燧多為方形,少數呈八角形,清時的烽燧維持了漢時的風格,十里一墩,漸遠為二十里一墩。現代人一般把烽燧統稱為烽火臺。在古老的巴里坤乃至西域,烽火臺起著維護邊關安全的基本功能。
States have problems by
payday loan process your information.